您当前位置: 大同大学 >> 信息公开 >> 浏览文章
欢迎访问大同大学信息公开网  现在的时间是:
山西大同大学信息公开办公室
(校长办公室)
地址:山西大同大学行知楼1214室
电话:0352-7158630
邮箱:sxdtdxxxgk@163.com
山西大同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电话:0352-7665028
邮箱:dtdxjw@163.com
大同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条例

为认真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公开、公平、公正、合理地分配资助资源,切实保证国家制定的各项高等学校资助政策和措施真正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条例。
第一章  
第一条 本条例适用于我校在籍全日制本专科学生。
第二条 本条例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
第三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在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实行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必须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切实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上。
第二章 组织与管理
第五条 学校学生工作领导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学生工作(部)处具体负责组织和管理全校的认定工作。
第六条 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贫困生认定的具体组织和审核工作。
第七条 班级成立以专(兼)职辅导员任组长,班委会和学生代表担任成员的班级评议认定小组,负责贫困生的民主评议和推荐工作。评议认定小组成员中,学生代表人数一般不少于班级总人数的10%。评议认定小组成立后,其成员名单应在班级和本学院范围内公示。
第三章 认定标准和条件
第八条 学院应在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平均消费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各生源地(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认定。
第九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认定为贫困生:
(一)无经济来源或福利机构收养的、靠亲友或社会有限资助的孤儿;
(二)革命烈士或优抚家庭子女,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特困户或重点优抚对象者;
(三)因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重大变故等不测因素导致家庭突发特殊困难的学生(凭当地政府县民政部门证明、病历卡、诊断书等证明);
(四)来自单亲家庭且无经济收入、或收入较低,难以维持本人在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需要;
(五)来自老、少、边、穷地区,家庭成员众多,因上学等因素导致消费人口较多,父母年老多病(凭病历卡、诊断书等证明)或身体残疾(凭当地市、县民政部门核发的残疾证)基本无劳动能力,又无其他经济来源的家庭;
(六)来自农村家庭,且家庭成员中无 18-55 周岁的青壮年劳动力;
(七)城乡低保家庭子女(凭当地核发的低保证);
(八)来自城市且父母一方或双方暂时下岗,家庭人均收入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费用支出,被当地民政部门认定的(凭民政部门核发的《特困职工证》等证明)特困职工;
(九)父母离异导致家庭经济收入明显下降的;
(十)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其他原因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
第十条 贫困生认定标准设置为一般困难和特别困难两个等级。
(一)一般困难:家庭及社会关系能够提供部分学费、住宿费,其余费用必须需要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社会资助补充,且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任何一项认定条件,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一般困难学生。
(二)特别困难:家庭及社会关系没有能力提供学费、住宿费、生活费,家庭生活极度贫困,且符合本条例第九条规定的前三项中任何一项的认定条件,可以认定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
(三)一般困难和特别困难学生比例原则上按班级人数的30%和10%评定,但总人数不超过班级人数的40%。
第十一条 经查实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不得认定为贫困生:
(一)触犯国家法律、条令、条例和有关规定者;
(二)违反学校纪律受校规校纪处分者;
(三)在校学习期间行为不端,或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不良影响,有悖于《大学生行为准则》者;
(四)在贫困生评审过程中弄虚作假者;
(五)有超过其他普通同学的过度消费行为者,如购买高档奢侈品等;
(六)节假日经常外出旅游者;
(七)擅自在校外租房(特殊情况学校批准的除外)或经常出入营业性网吧者;
(八)经常出入酒店进餐者;
(九)消极颓废,学习主观上不努力上进者;
(十)有其它不诚信行为,不服从学校教育管理者。
第四章 认定程序和办法
第十二条 贫困生认定工作每学年10月份进行,按贫困生认定标准、条件和比例执行。
认定工作采用首次认定和复核认定相结合的认定模式。
(一)首次认定:针对新生和上一学年未参加或未通过困难认定的学生;
(二)复核认定:针对上学年已通过困难认定,家庭经济情况无显著变化,且本学年继续提出申请的学生。
第十三条 认定工作必须坚持政策宣讲告知、本人申请、班级认定小组民主评议、推荐、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查建档、学生工作(部)处审核、学校批准的流程,学生工作(部)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班级认定评议小组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认真、负责地共同完成认定工作。
第十四条 工作程序
(一)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如实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附件一),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首次认定贫困生必须提供。
(二)每学年10月份,学生工作(部)处布置启动贫困生认定工作,学院组织学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附件二),并负责收集《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三)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并认真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首次认定填写,复核认定不需填写),提交各级部门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并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以及其它证明材料。已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复核认定时,如家庭经济状况无显著变化,可由班级评议小组推荐、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统一将名单上报至学生工作(部)处备案。
(四)班级评议:班级评议小组认真听取和了解申请者家庭经济困难情况汇报,并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资料,以学生家庭人均收入对照贫困生认定标准,并结合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其家庭经济状况的有关情况,认真进行评议,确定本班各等级的贫困生资格,报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审核。
(五)学院审核建档: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审核班级评议小组申报的初步评议结果,审核通过后,将贫困生名单在全院范围内公示 5 个工作日,接受师生监督。如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质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 3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对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答复仍有异议,可向学生工作(部)处提请复议。学生工作(部)处应在接到复议提请的 3 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学院依照审核结果,建立学院贫困生档案。
(六)学生工作(部)处负责汇总各学院审核通过的贫困生名单,报学校学生工作领导组审批,并建立贫困生信息档案。
第五章 认定管理、教育和监督
第十五条 各学院学生工作小组每学年对贫困生应仔细审核,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贫困生,通过约谈、信函、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了解、核实。如对填报材料有异议或发现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取消贫困生资格,追回资助资金。情节严重的,学校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在其档案中记载不诚信记录。
第十六条 各学院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如实提供家庭情况,专(兼)职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中,准确掌握贫困生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显著变化情况。
第十七条 各类资助原则上以当年度通过认定的贫困生为资助对象。
第十八条 已取得贫困生资格的学生在休学、试读或保留入学资格期间原则上不予考虑资助。
第十九条 学生工作(部)处设立举报电话:0352-7158300,举报邮箱:dtdxxsc@126.com,接受学生关于贫困生认定的举报与投诉。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条例。
第二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解释。
 
附表1: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附表2: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附表1:
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
学校:                 院(系):              专业:               年级:      
学生本人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民 族  
身份证号  码   政治面貌   入学前
户  口
□城镇 □农村
家  庭
人口数
  毕业
学校
  个人
特长
 
孤 残 □是□否 单  亲 □是□否 烈士或优抚对象子女 □是□否
家庭通讯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家庭成员情况 姓名 年龄 与学生
关系
工作(学习)单位 职业 年收入(元) 健康状况
             
             
             
             
             
             
影响家庭经济
状况有关信息
家庭人均年收入        (元)。学生本学年已获资助情况                             
                                                                                。
家庭遭受自然灾害情况:                 。家庭遭受突发意外事件:                   。
家庭成员因残疾、年迈而劳动能力弱情况:                                            。
家庭成员失业情况:                    。家庭欠债情况:                            。
其他情况:                                                              。
签章 学生本人   学生家长或监护人   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  
经办人签字:
 
单位名称:
(加盖公章)
         年   月   日
民政部门信息 详细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区号)-
                                       
 
注:本表供学生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用。可复印。请如实填写,到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后,交到学校。
 
附表2: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
学院:                  
学生本人基本情况 姓  名   性  别   出生年月   民  族  
身份证号码   政治面貌   家庭人均
年收入
      元
专  业   班  级   联系电话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  
学生陈述申述认定理由                                               学生签字:              年     月   日                                                                         注:可另附详细情况说明
民主评议 推荐
档次
A.家庭经济困难          □ 陈述
理由
评议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B.家庭经济特殊困难      □
C.家庭经济不困难        □
认定决定 院(系)意见 经评议小组、本院(系)认真审核后,
□同意评议小组意见           
□不同意评议小组意见。调整为: 
。                          
 
 
工作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意见 经学生所在院(系)提请,本机构认真核实,                                   □同意工作组和评议小组意见。                        □不同意工作组和评议小组意见。调整为:
。                                         
 
负责人签字:                               
      
(加盖部门公章)
年     月     日